2018-2022年畜牧业将有什么样的格局?
1、饲料行业总量已经饱和,难以继续大幅增长。中小型、集团型饲料企业之间进入真正的竞争阶段,比拼的是采购,研发和销售,最终体现在效率上。
2、2018年,玉米、豆粕两大原料价格上涨可能性较大,整体上,饲料企业采购成本相对2017年将有所上升。
3、已经转型养猪或者食品的饲料企业将重新回归饲料主业,对饲料业务的增长将采取市场+内部用料双管齐下的策略。而对于既做饲料又养猪的企业来说,未来三年也是平衡风险(猪价低迷)有力措施。
4、伴随猪场规模化的提升,猪场的需求将集中在产品、技术服务(包括营养、管理、兽医服务)、信息数据处理(为什么单列出来,因为很多饲料企业做不到这一点)、金融扶持。猪场的升级,将加速产品没有竞争力,不能提供服务的中小饲料企业的退出。
5、上下游联合为主流。这两年我们发现,饲料企业建厂不再那么疯狂,收购、入股,甚至合资越来越多。目前更多的,就是饲料企业与原料供应商、猪场之间进行战略合作,比如双胞胎与中粮,双胞胎与温氏。再比如大北农与湖南鑫广安合资建设饲料厂,比如傲农和枫华种业合资建厂。
6、猪价越是低迷,越是体现饲料品质提升的时候。这一点从正大的饲料战略上可以看出来,在国内各大饲料企业销量、利润都出现下降的时候,正大却能保证其利润不断增长。最主要的就是正大一直在产品研发上不断发力。因此,对于饲料企业来说,猪场规模化的背景下,需要拿出更强的产品。
7、独辟蹊径的饲料企业将取得阶段性的成长。比如近年来增长迅速的播恩,尽管目前总体量不大,但是增长迅速,备受业内关注。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大型集团企业无暇东顾的时候,中小饲料企业发展空间较大,一旦正面交锋,那么较量的将是整个集团的平台和系统。所以,未来五年,将是中小饲料企业形成独特的生态的关键。
如果说在2013-2014年在猪价低迷的时候,众多的猪场选择了更便宜的饲料来维持生命。那么在2015年猪价上涨之后,特别是2016年,我们看到猪场更多选择了品质更好的饲料。特别是猪场规模化进程的提升,留下来的猪场更加注重饲料的品质和服务。对于这个即将到来的2018-2022年,高品质、高价格、高毛利的三高模式将越走越窄,而没有品质的低价,更是注定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