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垦康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把全面贯彻‘种猪+肥猪’双轮驱动作为发展战略,戮力同心、砥砺前行,牢牢铸就种业强‘芯’优势,正在全面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总经理李文军
发展种猪 深化战略布局
“要想发展商品猪,需先把种猪发展起来。”李总说,自2022年开始,康嘉种业(天津农垦康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启动种猪项目,多次精准破解养殖户的种源需求与饲养难题,坚持种猪品质为核心,将公司优质种猪推向全国。
2024年5月和9月,美系杜洛克、法系大白、长白、皮特兰等四个品系的高端优质种猪陆续成功“落户”康嘉种业蓟州种猪分公司。2024年10月,美系原种猪顺利生产出首批仔猪,极大丰富了康嘉种猪资源库,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原种-扩繁-父母代”的种猪“选-育-繁”生产体系,种猪新质生产力不断转化为公司发展新动力,为持续打造康嘉高品质种猪产品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确定康嘉种业的种猪定位时,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李总表示,在种猪品种选择上,引进法系猪和美系猪,就是看中它们适应性强、易于饲养,不管是大型猪场还是小型猪场都能轻松养殖。通过合理的品种组合,康嘉种业充分发挥了杂交优势,实现了种猪的最大价值。因此,康嘉的种猪具备成本低、生长快、瘦肉率高、收益率高以及屠宰率高等特点,深受客户喜爱。
多措并举 保障生物安全
谈到国内养猪行业的产业发展和行业形势,不得不说的就是非洲猪瘟。“我国生猪产业在经过非洲猪瘟疫情洗礼之后,人们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猪场建设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在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李文军说到。
“我们要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把体系真正落实到生产中去。”李总指出,康嘉公司一直以来都把生物安全放在首位,并始终坚持“没有良好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一切都等于零”的生物安全理念。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康嘉公司建有完善的三级生物安全防控体系,配套完备的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并实施严格的“绿色(生产区)、蓝色(生活区和库房)、黄色(厨房和隔离区等)、红色(环保中心和外围)”分区管理,针对人员、物资和猪群的流动建立了科学规范的流程。
对于有些缺乏相应的引种生物安全评估体系和标准的猪场,在引种前,康嘉的实验室团队会严格考察猪场的环境和洗消情况,确保其生物安全符合引种要求。
康嘉的中心实验室是首个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天津市生猪养殖企业实验室,在硬件设施、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康嘉公司深耕生猪产业,不断提升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充分体现。如果猪场在生物安全方面存在不足,像缺乏空气过滤系统或技术薄弱等,公司会派遣技术人员驻场指导,直到猪场运营稳定才会帮助完成引种。
种业强“芯” 赋能猪业腾飞
李总表示,在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中,育种工作是漫长而艰辛的。我国早期的养猪业是“穷养猪”模式,就像零钱换整钱,养猪致富的路子,因此,育种条件很艰苦。即便如此,前辈专家们依然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培育出很多优秀品种。现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猪肉消费的需求大幅增加,养猪行业也逐渐成为资本青睐的热点,国内涌现出众多大型上市猪企,国内生猪养殖行业资产规模接近5万亿元,产业链规模也十分庞大。大量资本的涌入,不仅改变了养猪模式,也使得育种投入不断加大,极大促进了我国育种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目前康嘉种业现有专业育种团队20多人,未来计划扩充到60人以上,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李总提到,为了推动康嘉种业的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28461”种猪培育体系,即以美系和法系2个品系的种猪为主,通过生物安全防控体系、“SICP”现场饲养管理体系、“网格化”技术监管体系、高产健康猪群保障体系、信息数据化体系、市场营销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内控风险防控体系等8大体系和入群选择、选配阶段、出生选留、断奶窝选、30kg选留、指数排名、外貌评定、健康筛查等8道关卡严选与种商分群、公母分群、品种分群、大小强弱分群等4次分群管理以及优乳计划、温室计划、优饲计划、健体计划、保健计划、优选计划等6段优育计划,培育出每1头优质种猪,并在人力、科技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同时,康嘉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新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掌握先进技术,比如在抗病基因选择领域、疫病预警系统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下一步,康嘉种业将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养殖业伙伴的支持以及各位专家的帮助下,继续脚踏实地,深耕育种事业,为推动中国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