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生猪
生猪价格涨跌浮动,养殖户该如何应对?
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 时间:2018-5-22 9:01:54 浏览:5919次

      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是生猪市场的特色,有规律可寻的波动也是生猪市场健康的表现。我们必须摒弃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接受生猪市场的规律,提高对波动规律的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

  生猪市场价格波动不可避免

  一、近期市场波动回顾

  1月中旬以来,生猪及猪肉价格快速下跌,价格创近八年新低。据有关部门监测,在生猪养殖环节,5月9日全国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0.4元,比前一周下降1.2%,比1月中旬下降32.2%,同比下降30.2%;在猪肉流通环节,5月7日至13日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16.95元,环比下降0.9%,比1月中旬下降23%,同比下降21.2%。从反映生猪投入产出的猪粮比价看,5月9日全国猪粮比价已连续两周处于蓝色预警区域;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生猪养殖平均每头亏损约300元。

  业内专家分析,生猪市场供大于求是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供给方面,近两年规模场扩张明显,生猪生产性能提高,猪肉供给逐步增加。需求方面,春节后是猪肉消费淡季,居民消费季节性回落,因此价格的下跌具有一定季节性。此外,突发情况和心理预期影响出栏节奏,加剧价格下跌速度。受1月份连续降雪天气影响,春节前部分地区养殖户生猪出栏不畅,积压了部分生猪。春节后这部分生猪集中出栏,加上养殖户“越跌越卖”的恐慌性心理,导致节后价格超预期下跌。

  业内专家预测:2018年生猪市场供略大于求,预计全年价格整体呈低位运行态势,考虑到生猪存栏增长放缓、消费需求小幅增长以及成本压力对猪价底部形成支撑,价格不存在长期下降的基础。

  二、对优化政策调节方式的启示

  许多年以来,政府和经营者都对构建比较平稳的生猪市场体系做出了艰苦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屡次波动也提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市场调节效率,进一步提高产业与市场的成熟水平。

  我认为,实现这两个“进一步提高”,需要转变行政观念,创新政策调节思路,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介入,进一步完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

  为此,提出以下思路,供讨论。

  首先,要接受市场正常波动的现实。生猪产业链较长,养殖成本的主项基本都是输入性因素,受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影响。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是生猪市场的特色,有规律可寻的波动也是生猪市场健康的表现。我们必须摒弃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接受生猪市场的规律,提高对波动规律的认识水平和把握能力,尽量减少政策干预,不断增强让市场成长、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信心。

  其次,要注重与供求相关的行为因素监测。我国在生猪市场监测、预测预警方面做了很大努力,这些工作在认识市场、发现风险、提出政策建议和服务产业等取得相当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些年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形式和产业生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营环境和经营者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市场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比如这次的养殖户对后市的担心和抛售。这也提示我们,我们需要在投入产出分析主模型中增加经营者行为因子,持续识别分析经营行为变形程度,分析行为变形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提前提示行为影响的风险。

  第三,要特别注重研究产业成熟度与市场稳定性的关系。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产业成熟度与市场稳定性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我国生猪市场波动(包括生猪质量波动)偏大的原因之一是养殖产业还不够成熟,产业组织、产业规模和产业管理还不能充分抵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应该进一步梳理我国生猪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梳理生猪产业成熟度对市场波动的影响途径,从而找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发力点,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四,发展稳定型生猪供应链。我国应继续推进规模养殖,同时,应注重发展层次合理、稳定性强的供应链体系,提高一个层次来构建国家生猪市场的保障体系。应制订稳定型供应链综合绩效管理、行为规范管理和风险评估管理等基础标准,推行国家与地方不同层级的生猪稳定型供应链示范工程,把供应链体系的组织化能力整合成适度消化波动、合理减少波动的产业能力。

  第五,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应以供应链金融为主要服务和风险管理手段,深入“互联网+”的实践创新,完善生猪稳定型供应链运行的过程管理,基于大数据及早识别供需平衡矛盾和行为变形影响,并逐步形成全国生猪市场监测的重要信息来源,倒逼生猪生产与流通质量安全责任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推进生猪产业信息化。

 
相关信息  
涨疯了!猪价突破15元!五大因素助推猪价越来越高! [2025-7-4]
国家统计局:2025年2月上旬生猪价格环比下跌3.8% [2025-2-17]
7月4日中国内三元猪价格偏强 [2025-7-4]
7月4日中国土杂猪价格偏强 [2025-7-4]
7月4日中国外三元猪价格偏强 [2025-7-4]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2025第四届河北8·18养猪技…

[详细]
让“小鸡蛋”撑起“大民生”擦亮河北…
2026中国(甘肃)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
邀请函 | 越南生猪产能缺口攀升至20…
京津冀蛋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熬过低…
太行鸡养殖技术培训与经验交流会成功…
超前点映!《揭秘2025第四届河北8·18…
破局·赋能·焕新—养猪管理技术生态…
别再“漂”啦!永诚育种诚邀您共赴202…
2025第五届新疆牧业展
@所有人 养猪人的光影大赏邀你来PK,…
破困局 启新程——2025第四届河北省8…
更多>>

政策发布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详细]
农业农村部批准88家公司生产的187种…
养猪人必看十二条措施!推进我省畜牧…
农业农村部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农业农村部批准26家单位申报的8种兽…
内蒙古2025年奶牛性控冻精、奶羊冻精…
2025年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控兽药企业6家、…
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控兽药企业6家、…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
2025年石家庄市委一号文件解读:进一…
80种农药进入我国禁限用农药清单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