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围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判。会议指出,近年来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养牛业和种植业,价格大幅下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此外,进口农产品的快速增长对国产农产品市场形成冲击,加剧了国内农业供需的不平衡。
会议明确指出,这些问题不容回避,三农领域的决策者正在积极研究解决方案,尤其针对牛企纾困和国产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等议题,政府已着手制定相关调控措施。然而,会议也坦承,政策的出台与落实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破解当前农业困局,成为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
当前困局如何形成,未来将如何发展,本文将为您一一展开。
先看国产情况:
01部分国产牛价竟比猪价低,低价牛肉带动反弹
2024年以来,我国肉牛养殖业效益持续下降,养殖周转加快,部分肉牛提前淘汰,尤其是能繁母牛被超量屠宰,导致存栏结构面临深度调整。
从市场行情来看,肉牛价格持续下行,而生猪行情上半年震荡上行,使得活牛与生猪之间的价差不断缩小。到2024年5月中旬,淘汰母牛价格已低于生猪价格,且两者价差在8月中旬前进一步扩大,最低时淘汰母牛价格比生猪价格低4元/公斤。
尽管8月中旬后随着生猪供应压力加大,生猪价格开始回落,但到12月淘汰母牛价格仍与生猪价格基本相当。一般而言,由于活牛与生猪的繁育周期、饲料、人工、场地等成本差异,活牛养殖成本是生猪的2.5-3倍。活牛价格与生猪价格的接近,意味着我国活牛养殖行业已进入深度亏损状态,这迫使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牛,加剧了行业供给端的危机。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近期肉牛价格如下:小公牛价格10-12.5元/斤,小母牛品相不好的价格7-8元/斤,较好的为9-11元/斤。宰肉母牛市场需求旺盛,小膘口较好的母牛价格达到8-9元/斤;架子牛价格在7-8元/斤。育肥牛价格保持平稳,其中1620斤育肥公牛价格为11.5元/斤过秤,1320斤育肥母牛价格为10.2元/斤过秤。
育肥牛价格主要受屠宰企业采购需求和整体牛肉市场价格影响较大,而由于淘汰母牛的疯狂宰杀导致市场牛肉供应充足,短期内育肥牛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低。
02部分国产牛价竟比猪价低,低价牛肉带动反弹
年内大规模的淘汰母牛改变了市场供给结构,国产便宜活牛的生产加工销售供应链逐渐成熟。在中低端市场如团餐、深加工等应用场景中形成了低价牛肉的消费依赖性,部分替代了进口牛肉。同时,经历了近一年的行情低迷,市场上的低价牛肉已经成为了市场主流,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及屠企都优先选择母牛肉来满足需求,市场对便宜牛肉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母牛超量屠宰。
根据国产肉牛主产区通辽市的数据,据科尔沁区肉牛加工企业统计,2023年全年屠宰母牛3000头,而2024年前5个月已屠宰8800头肉牛中,基础母牛有3000头,其中能繁母牛占到基础母牛屠宰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肉牛的繁育周期长,大量屠宰母牛势必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6月,针对肉牛行业困境,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稳定肉牛行业生产发展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及要“加大对养殖场户特别是母牛养殖场户的扶持”,并“提高肉牛存出栏、能繁母牛存栏、新生犊牛数量等指标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但目前来看政策支持未能有效逆转母牛过度屠宰的趋势。
进入四季度后,母牛的屠宰情况更加严峻。据市场调研反馈,受到年前备货带动屠宰场采购活牛需求增加,12月以来,广东等部分地区的架子母牛、小母牛等品类价格已经开始有反弹迹象,每斤大约涨7-8毛左右,且当前市场上淘汰的老母牛数量供给明显减少,架子母牛、小母牛等年轻母牛的数量明显增加。目前公牛价格还保持基本稳定状态,但随着国内活牛存栏量的下降以及牛肉消费稳步增长,预计未来也将进入反弹通道。
大量的能繁母牛被用来当作肉牛屠宰,行业繁育能力受损,会加剧产能供应的结构性风险。目前我国肉牛养殖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产能调控机制,如果能繁母牛超预期屠宰,行业未来的产能供给将会出现明显缺口
据跟踪的64家典型活牛养殖企业存栏数来看,截至11月底,活牛存栏为11.3万头,较年初的13.9万头跌幅高达19%。
总体来看,2025年中国牛肉产量将面临阶段性下降,主要受到母牛淘汰量大、肉牛养殖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国内牛肉产量无法迅速恢复,且牛肉消费稳步增长,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对进口牛肉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进口牛肉市场的行情也将受到国内行情反弹的支撑。
03政策出台或将纾困,但仍需时间
近年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相关议题更加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贯强调支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优化农村基础设施。今年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指出,玉米、大豆、牛肉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进口冲击加剧,这些问题已直接影响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核心。
疫情后农业复苏压力凸显,国家纾困政策需求加速。例如,近期发布的政策明确要求稳定肉牛奶牛基础产能,加快资金补贴,短期内提供必要援助。
然而,政策效果的显现需时,受地方政府协调、资金拨付和项目执行周期影响。同时,农业产业长期调整如生产结构优化和产业链整合,也需持续政策支持。从历史经验看,多元化的补贴、减税等措施有效缓解过农民压力,政府未来可能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助力行业渡过难关。
可以预见,国家将在政策落实和资金投入上提速,短期内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注入稳定力量。尽管政策全面发挥作用尚需时间,但其出台将成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并为农村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04国产牛势必上涨
国产牛价格上涨已成为必然趋势,主要由市场供需、政策支持及养殖成本等多重因素推动。
市场供需变化是直接推动力。近年来,母牛肉和小母牛肉因价格低廉需求激增,尤其在春节等消费旺季。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价格上涨逐步传导至育肥牛。同时,进口牛肉供应减少强化了国产牛肉的替代效应,国内供应紧张进一步推高牛价。
政策支持为牛价上涨提供保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支持牛产业发展,加大财政补贴和投入力度。然而,政策支持也带来土地和劳动力等成本上升,这些成本最终转嫁市场,推动价格上扬。
产业链失衡加剧供给紧张。母牛屠宰比例上升削弱了育肥牛未来供应,补栏周期较长导致短期难以恢复存栏量。加上饲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环保和技术要求提高,养殖成本持续攀升,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市场需求和进口肉影响也不可忽视。春节旺季需求提升,消费者对国产牛肉信任增强,强化了国产牛市场偏好。进口牛肉价格上涨及供应短缺削弱了价格抑制作用,进一步提升国产牛价格竞争力。
综合来看,市场供需、政策支持、成本上升和国际贸易等因素共同作用,指向国产牛价格上涨的趋势。这一趋势将在2025年内显现,并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再按国产和进口的关系:
05国产牛肉与进口牛肉价格纠缠中的周期逻辑与市场启示
过去几年中,国产牛肉和进口牛肉的价格关系经历了显著的“挂钩”。2022年,进口牛肉价格暴涨,与国产牛肉在高位“汇合”,形成“山顶汇合”的特征。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进口牛肉因全球供应紧张出现大幅上涨,进口牛肉的高价格与国产牛肉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到2024年,国产牛肉和进口牛肉价格进入低位运行状态,两者价格“山脚相撞”。图表中显示,红色线和绿色线在低位波动并趋于一致,表现出价格的“纠缠”关系。市场在这一时期受制于供需失衡,低价肉源(如淘汰母牛肉、进口冻肉)的涌入进一步压制了价格。这一现象说明,在价格低迷的阶段,进口牛肉价格下降对国产牛肉价格形成了显著压制,国产与进口牛肉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进一步削弱了国产牛肉的价格优势。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国产牛肉价格呈现企稳回升趋势,而进口牛肉价格在触及高位后逐步回落。这表明,国产牛肉逐渐摆脱进口牛肉的压制,市场对便宜进口肉的依赖度降低。随着进口牛肉供应减少,以及国内消费逐渐恢复(如年底消费旺季),国产牛肉的价格有望在未来率先反弹。结合2019年和2022年的价格规律来看,国产牛肉与进口牛肉在不同价格周期内呈现的挂钩与脱钩现象,将再次成为市场涨价周期的逻辑起点。
06国产牛上涨对进口的影响及市场选择分化
国产牛肉价格上涨必然对进口牛肉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而两者之间的价格联动关系也将发生变化。从市场应用来看,国产牛肉与进口牛肉在不同领域中的定位与使用需求各具特点,涨价周期内,这种差异性将进一步显现。
首先,随着国产牛肉价格的上涨,长尾脱钩效应逐渐显现。根据《我国肉牛牦牛屠宰加工企业基本情况及进口肉对屠宰加工产业的影响》报告的数据,从消费渠道来看,中国进口牛肉的零售市场(含超市和便利店)使用量约为142.5万吨(52%);餐饮业使用量约为71.1万吨(26%),其中高端餐厅和国际快餐连锁是主要消费群体,占餐饮消费的60%;家庭消费(通过电商平台)进口牛肉约35.55万吨(13%),这一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加工食品行业使用进口牛肉约23.7万吨(8.8%),主要集中在冷冻食品和熟食制品领域。出口加工使用进口牛肉约11.85万吨(4.4%)。进口牛肉的价格普遍低于国产牛肉,这使进口牛肉在中低端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份额占到了30%。
从深加工角度来看,中国牛肉的深加工整体比例约为25%-30%,其中冷冻牛肉制品约占深加工牛肉的40%,腌制牛肉约占20%,烘干牛肉制品(牛肉干)约占15%,即食牛肉制品(方便食品)约占10%,其他产品(如牛肉罐头、牛肉酱等)约占15%。牛肉深加工所用的牛肉中进口牛肉约占30%-40%,降低了国产牛肉的加工使用量,制约了我国牛肉产业的盈利能力。
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牛肉总量为274万吨,占国内牛肉消费总量的26.7%,其中90%以上为中低档冻肉。这些进口牛肉主要用于普通餐饮和食品加工领域,价格在50-55元/公斤,与国产牛肉75-80元/公斤的平均价格相比,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此外,进口肉的使用在深加工领域显著占比,如报告中提到,81家牛肉深加工企业中有26家使用进口肉,总量达9.89万吨,占总使用原料肉量的38.3%。这种成本导向的市场选择说明,进口牛肉在中低端市场中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报告提到,进口牛肉价格的稳定性对国产牛肉价格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但这一效应在涨价周期内逐步弱化。例如,2023年进口牛肉的平均单价为5.2美元/公斤,同比下降了1.4美元,而2024年前9个月继续下滑至4.76美元/公斤。在这种背景下,进口牛肉在价格敏感领域的市场份额可能扩大,而国产牛肉则稳固了其在高端市场的核心地位。
综合来看,国产牛肉上涨对进口市场的影响是复杂且多面的。一方面,国产牛肉价格上涨将促使部分市场加速向进口牛肉倾斜;另一方面,进口牛肉价格可能因国际市场供应紧张而出现同步上升,进一步推高整体牛肉市场价格。在这种供需动态下,国产和进口牛肉的竞争与协同将更加清晰,国产牛肉的涨价周期将成为行业分化的关键推动力。
然后,我们聚焦进口牛肉:
07海外养殖周期和经济周期导致进口成本高企
全球牛肉供应整体紧张,主要牛肉生产国的供应恢复缓慢,而中国国内对牛肉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随着国内生产的瓶颈制约,进口牛肉将成为填补市场空缺的主要来源。受此影响,进口牛肉的价格上涨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最后,新一轮涨价周期即将开启
2024年,国产牛肉市场和国际牛肉市场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即将推动新一轮牛肉涨价周期的到来。国产牛肉市场因母牛大规模淘汰,繁育能力严重受损,供应链受阻使得牛肉产能恢复更加困难。
在需求逐步上升的背景下,供给端的持续压力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纾困政策应对农业挑战,但政策效果显现需时,其落地速度将成为价格上涨周期的重要调节因素。
与此同时,国产牛肉在供应紧张和消费需求增长的推动下,逐步回归其高价主场,而进口牛肉凭借低价优势在中低端市场依然具有竞争力,国内外市场联动效应进一步强化了牛肉市场的涨价趋势。
全球牛肉主产国受自然灾害及养殖周期限制,牛肉供应能力持续下降。尤其是巴西因提前屠宰导致活牛供应紧张,价格创下历史涨幅之最,这不仅推高了中国进口牛肉的成本,也为未来进口牛肉价格上涨提供了新的驱动因素。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持续紧张与国内需求的稳步增长,牛肉价格的上行趋势愈加明确。
新一轮牛肉涨价周期的启动,是国内外供需、成本、政策和市场逻辑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牛肉市场将持续面临供给、高成本和高需求的三重压力,价格涨势贯穿2025年,并深刻影响市场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