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家禽
养鸡,如何走出鸡难养、病难治的怪圈?
来源:中国养殖业联盟 时间:2018-6-8 8:45:32 浏览:5481次
       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养殖户发出这样的感叹:养了十几年鸡,现在不会养了,平时还好些,每到秋冬季节各种疾病多发,呼吸道病、产蛋率下降,用了好多药效果也不明显。临床兽医也困惑:看鸡病看了将近二十年了,现在的病是越来越难治了,什么药都用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
  人们发出这样的感叹并不奇怪。分析目前养鸡业的现状:从雏鸡品种、饲料营养、疫苗防疫、兽药等,相比以前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生产技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产品品种也丰富了许多,按理说养殖业的保障比以前更加完善了,但人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的确值得我们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去思考。
  1鸡难养、病难治原因分析
  1.1气候异常是原因之一
  近年来气候异常,秋季天气干燥、冬季不下雪,致使环境中的病菌病毒大量繁殖积累,使鸡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疫病的威胁也就更大了。
  1.2与养鸡配套的相关行业不规范是原因之二
  从种鸡、饲料、疫苗、兽药等跟鸡饲养有关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种鸡场养殖管理水平层次不一,有的种鸡场免疫程序不科学,提供的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高低不一;还有的种鸡场疫病净化不严格,支原体带菌现象十分普遍、免疫抑制性病毒病如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等垂直感染带给商品鸡场的危害日益严重;饲料方面营养标准严重滞后,目前参考的多是二三十年前的标准,不能满足当前养殖环境下鸡正常的营养需要以及各种应激存在时对各种营养的高需求,饲料中霉菌毒素对鸡生长的慢性危害;疫苗虽然是在GMP车间生产,但疫苗生产的原材料鸡胚大多是非SPF鸡胚,难以保证所生产的疫苗中不含有病原,同时疫苗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的不规范也给接种疫苗的雏鸡带来疫病的隐患;不接种疫苗不发病,接种疫苗后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甚至引发疾病;市场上的兽药品种繁多,药物有效成分标示不科学,再加上临床兽医水平所限,同时为了迎合养殖户要求速效的心理,随意加大药量,为以后的诊治带来隐患。
  1.3疾病的复杂化是原因之三
  老病未去新病又来,典型疾病的非典型化,混合感染的增多等。有资料表明,饲养规模每增大一倍,疾病的风险会增加四倍;二十年以前疾病的发生多是单一感染,混合感染的比较少,现在疾病的发生单一感染的很少,两种疾病甚至三种以上疾病混合感染的很普遍,多种病原的存在为治疗带来了困难。由种鸡垂直传染或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应激以及感染因素、霉菌毒素等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是造成疾病复杂化及药物疗效差的最根本原因。
  1.4临床兽医诊疗水平较低是原因之四
  我国兽医工作者待遇普遍偏低,尤其是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兽医,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环境限制了高学历人员的加入。目前工作在一线的兽医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根本没有经过正规的兽医学科的学习,对鸡的生理、病理不通,药理一知半解,免疫学及生物工程技术更是知之甚少,这样的兽医对疾病诊断的正确性以及防治方案的科学性也就可想而知。
  1.5饲养者科学管理意识差是原因之五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们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时候,往往过分强调外部的影响条件,却忽视了鸡场内部的饲养管理。而在生产实践中,饲养管理的好坏往往是决定养殖成败最关键的因素,而饲养管理措施的实施者??养鸡人的素质就成为这关键因素中的关键。“养重于防,防重于治”这一养殖原则,究竟有多少人做到了?
  1.5.1大部分养殖户并没有真正遵循“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原则,小农思想还在支配着他们的行动,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措施的投入并不能直接产生看得见的效果,“没病做这些干嘛”、“有病再治呗”就是他们的观念;
  1.5.2部分养殖户已经认识到并接受了这些新的养殖观念,但是在真正做的时候难以长期坚持下来,或者做得不到位,打了折扣,使得效果不理想,甚至对此产生怀疑。
  1.5.3还有的养殖户自以为养过几年鸡,碰到过几种鸡病,于是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自以为是,随意用药,自己治不好了再去找兽医,导致错过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还有的在使用疫苗时随意加大疫苗的剂量,使得鸡场疾病连绵不断;预防用药时贪图便宜,一旦发病后又希望能有神药,一天不见明显的效果就会换药,最后造成无药可用。
  2解决方案
  2.1提高养殖门槛,尤其是对从事养殖业人员应设置进入门槛
  作为养鸡者,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能把为人民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这就要求从事养鸡的人必须有能力把鸡养好,这种对养殖能力的要求就是应设的门槛。
  2.2把养殖场内预防疾病放在首位
  防病首先从场内做起,建设符合鸡生长的鸡舍,冬季能保温夏季能防暑,还能防鸟、鼠害,为鸡提供适合的温度、湿度、清新的空气、清洁的饮水,按鸡生长的不同时期供应不同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及生产的营养需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应激的发生。
  2.3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科学防病理念
  2.4养殖户要正视现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正视养殖的大环境,不怨天尤人,主动采取补救措施,通过额外添加多种维生素的办法弥补饲料营养的不足,通过定期添加脱霉剂的方法来补救霉菌毒素的危害等,采取综合措施抵抗来自于鸡场内外的病原体的侵袭。
  2.5呼吁行业自律的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
  呼吁种禽、饲料、疫苗、兽药等与养鸡业紧密关联的相关行业的同仁,要时刻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养殖业提供合格的产品;同时也呼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减少假冒伪劣,为养殖场采购合格的产品提供有力的保障。
  2.6临床兽医从业人员要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诊疗水平,为广大养殖场提供最后的保障。
  总而言之,要想做到鸡不难养、病不难治,关键还要靠我们养殖者自己。
 
相关信息  
美国蛋荒有多严重? [2025-4-11]
H5N1禽流感:全球危机下,人类如何破局? [2025-3-21]
美国鸡蛋涨价延续至2025年 [2025-1-14]
肠道疾病久治不愈?五大原因你中了几条 [2025-4-17]
2025年4月17日全国白羽肉毛鸡价格汇总 [2025-4-17]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2025年…

[详细]
中国蛋鸡高质量发展(兰考)论坛首轮…
关于举办“2025中国反刍暨牧草产业发…
诚邀参会 | 6月成都,第十三届(2025)…
万众期待 重磅来袭|第二十二届(2025…
首轮邀请 | 2025第三届中国本土猪暨…
河北省农技协养猪专委会关于召开“第…
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关于召开“第…
第九届南农猪业大会暨2025钟山猪业展…
2025年河北省鸽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
10月相约济南!关于举办第40届(2025)…
首轮邀请 | 2025第三届中国本土猪暨…
更多>>

政策发布

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 审…

[详细]
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
湖南实施生猪屠宰加工能力提升工程
《发酵乳》新国标出炉,酸奶市场迎政…
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
国务院发布新政,养殖业要将面临重大…
奶业风口来了,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联…
湖北八部委联合出台“牛十条” 力促…
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
湖北八部门联合出台“牛十条”,助力…
“产业链升级+智慧转型!2025两会畜…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