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动物性蛋白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吸收率和高转化率等特点,是最经济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之一。目前,市场上鸡蛋主要有四种,褐壳鸡蛋、粉壳鸡蛋、白壳鸡蛋和绿壳鸡蛋,其中褐壳鸡蛋和粉壳鸡蛋在我国占据主要市场。
鸡蛋的蛋壳颜色是由沉积到蛋壳上色素的种类和色素量决定的。构成蛋壳颜色的色素主要有三种:原卟啉Ⅸ、胆绿素、胆绿素锌螯合物,其中褐壳鸡蛋和粉壳鸡蛋的色素主要是原卟啉Ⅸ,其为血红素的直接前体物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鸡蛋品质越来越关注,蛋壳颜色均匀亮丽的鸡蛋更受欢迎。但是,蛋壳的颜色常常会因为某些因素发生改变,从而降低鸡蛋外观质量,影响销售价格,减少经济收入。正确分析蛋壳颜色变化原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一、遗传因素
蛋壳颜色性状是由蛋鸡的遗传基因决定,其遗传力较高(0.58-0.76),因此,通过加强选育能较快地改善蛋壳颜色、提高蛋壳颜色均匀度。
二、周龄因素
生产中,母鸡在产蛋后期尤其是40周龄以后,所产鸡蛋蛋壳颜色逐渐变浅,这与其自身生理机能如造血功能变弱有关,此时补充与造血功能相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明显改善蛋壳颜色。
三、疾病及应激
1、疾病: 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新城疫和产蛋综合症等疫病,会导致蛋壳腺萎缩,影响蛋壳的色泽。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轻度感染也会影响蛋壳腺的分泌,出现所谓的沙皮蛋。
2、应激: 蛋鸡在长期遭受应激时,钙和色素分泌均会减少,会使蛋壳的质量下降,颜色变浅。
四、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导致的蛋壳颜色变浅,往往不是仅仅因为配方营养含量,如钙、磷不足,钙磷比例失调也会导致蛋壳质量差、颜色浅。另外,跟造血功能有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不足也可造成蛋壳颜色变浅。
因此,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全面、避免疾病应激刺激能有效保障蛋鸡色素正常合成和沉积,进而保障蛋壳颜色均匀亮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