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准备配种期从每年的9月下旬至翌年2月,是水貂养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此时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水貂冬毛迅速成熟和性器官发育,调整好体况,保证水貂安全越冬,为配种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准备配种期的饲养
9月至10月为准备配种前期,此阶段主要以增加营养和提高膘情为重点,要提高日粮标准和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在此期,需要约占日粮的70%以上要的两种动物性饲料。日粮总量应达到400克左右,其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 30 g。
11月至12月为准备配种中期,此阶段以维持营养为主,并根据气候条件调整膘情。在十分寒冷的地区,在维持营养的基础上向上调整膘情,防止过瘦,以保证越冬贮备和代谢消耗的需要。而在不太寒冷的地区,在维持营养的情况下,向适中体况调整,防止出现过肥和过瘦体况。在此期,要保证动物性饲料占日粮的70%以上,蛋白质含量达到 30g以上。
翌年 1 ~2 月份为准备配种后期,此阶段主要以调整营养和体况为主。在此期,日粮要营养水平要增加,热量标准要适当降低。动物性饲料占日粮的 75%左右,同时每只每天还应供给鱼肝油 1~1.5 克 ,酵母 4~6 克, 麦芽10~15克。
准备配种期大部分时间处于寒冷季节,为防止饲料冻结,便于水貂采食,可用温水拌饲料,颗粒要大一些、饲料浓稠一些,饲料搅拌好后立刻投喂,每日喂 2 次。
2.准备配种期的管理
2.1调整体况平衡
水貂的体况与其发情、配种、产仔等繁殖性能密切相关,
过肥或过瘦均不利于繁殖。因此,准备配种期要对留种水貂进行体况调整,使全群种水貂达到中等体况,其中种公貂体况达到中等略偏上,种母貂体况适达到中等略偏下。
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水貂站立时的体况、精神状态和运动协调能力鉴定体况。对过肥和过瘦的水貂分别做出标记,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体况调整。对过肥的水貂,可以通过人工逗引或滞后投喂饲料等方法,来刺激其增加运动量,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对于明显过肥的水貂,可每周断食 1~2 次。对于过瘦的水貂,可以通过增加日粮中优质动物性饲料比例和总饲喂量或单独补饲的方法使其吃饱,增加体重。同时,笼箱内要多加垫草,加强保温,减少能量和热量消耗。对于明显过瘦的水貂,要对其进行身体状况检查,患病或体弱的种貂可以作商品貂予以淘汰。
2.2注意防寒保暖
进入准备配种期后,温度逐渐降低,貂场要根据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首先,要对全场水貂的笼箱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检修,小室、笼箱有破损要及时修缮。其次,及时给水貂窝箱添加干燥、柔软垫草,并用油毡纸、塑料布等堵住小室四周的缝隙。特别寒冷的地区,要在貂棚四周做遮挡,貂棚北面,可以用防风门帘进行遮挡,防止冬季风雪的侵袭;貂棚左右两侧可以用厚塑料进行遮挡。
2.3加强卫生防疫
做好貂场的卫生防疫是保证水貂健康发育和预防疾病的关键。进入准备配种期,貂场工作量大,人员繁杂,器具交叉使用频繁,更易感染疾病。此时,需要养殖场定期对场区、貂棚、笼舍、食具等进行消毒,及时对水貂排泄物和病貂尸体进行焚烧、 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要做好驱虫、 免疫接种等疫病预防工作。
2.4做好发情鉴定
水貂从1月开始陆续发情,在 2~3 月时配种。通过发情鉴定,可以掌握每只母水貂的发情时间早晚和周期变化规律,提高母水貂的繁殖率。因此,进入1月应该每5天或1周观察一次母水貂的外阴,做到逐头检查,随时记录,心中有数。在正常饲养的情况下,一般在1月末母水貂发情率应达到70%左右,2月末达90%以上。如果在 1~2 月发现大批母水貂无发情征候,则可推测可能在饲养管理上存在某种缺陷,必须立即查找原因,加以改进。同时,还要准备好配种登记表、配种标签以及抓貂手套、捕兽网、捕貂笼(箱)、显微镜、记录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