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牛羊
中国乳企出海三大问题待解
时间:2025-7-4 9:26:18 浏览:3054次

         2024年以来,国内乳制品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一直持续增长的液态奶也迎来了近年来首次下滑。在近期举行的多场行业论坛上,讨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新增长点在哪。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包括伊利(600887.SH)、蒙牛(02319.HK)、新乳业(002946.SZ)等国内主要乳企都对国际市场越发重视。看到作为探路试水的冰淇淋业务已经在东南亚等市场站稳脚跟,国内乳企也开始探索更多乳制品的出海机会,出海战略二次提速。

  虽然中资背景的冰淇淋在东南亚市场攻城略地,但并不意味着其他乳制品出海是件易事。

  一方面,国内乳制品出海面对的一大挑战是对食品安全的信任问题和成本问题。

  长期从事海外贸易的四川新希望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薛纯表示,此前在与东南亚、北美等地客户沟通时,对方对于中国的乳制品食品安全还有一定的担忧。新乳业调研显示,在东南亚市场,中国食品品牌的消费者信任度比欧美品牌均值要低10个百分点,如何破解信任问题迫在眉睫。

  由于国内的生产模式、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常规情况下国内的养殖成本要比乳业主要出口国高50%。短期内国内奶价低迷,成本尚能控制;未来一旦奶价回升,如何控制成本也是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出海要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相比于国内稳定的大市场,东南亚、非洲市场是由多个经济发展、饮食习惯、文化风俗等不同的国家市场组成的,其情况各不相同。

  伊利表示,比如在物流与供应链方面,东南亚地区岛屿众多,地理环境复杂,部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运输成本高且产品损耗风险大。在非洲市场,由于地域广阔,部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不够发达,导致运输成本高、效率低。

  同时,非洲市场较为分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习惯、市场渠道差异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市场开发和渠道建设。伊利非洲项目团队选择深入一线走访经销商,才逐步打开市场机会。

  更重要的是,中国乳企品牌和产品如何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并在与国际乳业品牌同台竞技中不落下风。从市场竞争格局而言,东南亚市场既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欧盟等乳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产品,也有本地乳企虎视眈眈。

  乳业在线分析团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乳企出海在标准、法规方面了解还相对有限,消费者端的认知度也落后于国际化品牌。

  以东南亚为例,随着经济发展和健康意识提升,东南亚液态奶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比如在泰国、越南等国家,受当地饮食习惯影响,调味乳、含乳饮料也有不错的增长。伊利旗下安慕希、优酸乳等重点产品已经在多个东南亚市场上市。

  伊利向记者回应表示,东南亚市场也是国际乳业巨头重点布局的区域市场,后者凭借成熟的品牌影响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完善的销售渠道,在东南亚市场已占据先机;本地乳企也对本土市场十分熟悉,了解消费者偏好,在价格和渠道上具有一定优势。国内乳企想要突出重围,需在品类选择、产品差异化、渠道拓展上持续发力。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当下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人口出生率依然在正增长,消费者数量众多且结构也较为年轻。但东南亚国家众多,每个国家市场、居民收入情况、法律法规都有不同,而且其也是欧美乳业巨头重点布局的市场。国内企业要进入,还需要在品牌、市场上进行较长时间的投入。

  不过在薛纯看来,经历了国内残酷市场竞争的中国乳企并不缺少“斗争经验”。在开发美国市场时,新乳业国际业务团队就发现美国消费者喜欢健康、含汽、带风味的饮品,但市场上含果酱的风味乳制品却非常少,于是对原有产品配方、包装进行了系统升级,并成功在美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同样一瓶牛奶在中国卖2元人民币,在美国市场则是卖2美元,反倒卖得更贵。”薛纯认为,从这里不难发现,海外市场并不够“卷”,因此中国乳品的竞争力并不弱,关键在于如何把中国的品牌、产品、资本、科技做出特色,这才是乳企出海的核心。

  薛纯认为,早前国内乳品出海多以销售原料为主。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餐饮、茶饮品牌也在积极出海发展,国内乳企也可以抓住供应链端的机会,与餐饮、茶饮企业联动出海,抢占市场;下一阶段,以品牌为基础,在当地投建工厂,并为当地市场提供更多乳品解决方案。

 
相关信息  
光明种公牛首登国际公牛排行榜 [2025-4-11]
2025年1-2月国内乳清类产品进口量同比增加35.4% [2025-4-1]
中国乳企出海三大问题待解 [2025-7-4]
2025年7月4日 全国最新羊价 [2025-7-4]
2025年7月4日全国育肥牛均价 [2025-7-4]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2025第四届河北8·18养猪技…

[详细]
让“小鸡蛋”撑起“大民生”擦亮河北…
2026中国(甘肃)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
邀请函 | 越南生猪产能缺口攀升至20…
京津冀蛋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熬过低…
更多>>

政策发布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详细]
农业农村部批准88家公司生产的187种…
养猪人必看十二条措施!推进我省畜牧…
农业农村部印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农业农村部批准26家单位申报的8种兽…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