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学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RNA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妊娠母猪发热,食欲不振,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等繁殖障碍,新生及断奶仔猪高死亡率以及各年龄段尤其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
1 猪蓝耳病的特征
本病的病原为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属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只感染猪,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本病的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等,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14 d,人工感染一般为4~7 d。急性型病猪发烧,持续高烧41℃以上,表现呼吸困难,不食,昏睡,鼻镜干燥,身体颤抖,咳嗽,眼睑水肿,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后肢不能站立,病猪大多预后不良,死亡较快。亚急性的最为常见,多为架子猪(体重35 kg以上),高烧41℃以上间歇热,发病数日后,病猪的耳朵、两眼、外阴部分泌物增多,腹部及口鼻皮肤呈青紫色,被毛粗乱,共济失调,食欲时好时坏,容易继发其他疾病。慢性型耐过的猪仔长期消瘦,没有饲养价值。
病理变化在呼吸系统,特征为间质性肺炎,肺间质增宽,主要影响猪只肺部的巨噬细胞功能。
2 猪蓝耳病的治疗措施
近年来猪蓝耳病的治疗措施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治疗时一般结合猪只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如果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可使用柴胡注射液和维生素来治疗,如果妊娠母猪出现症状且产后无乳,可使用盐酸林可霉素,大观霉素和葡萄糖来治疗,如果病猪表现高烧不退,则经常使用安痛定,板蓝根注射液,地塞米松等来治疗;如果还伴随着其他的继发性感染,则会使用阿莫西林,头孢等药物来消炎,一天一针,三天一个疗程,减少疾病恶化的风险。
现在一般不会出现单纯的猪蓝耳病毒感染,基本上都是混合感染,对于现在的混合感染情况,就要能够分辨出是哪种感染,是猪蓝耳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还是猪蓝耳病毒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针对混合感染的治疗,使用抗病毒的中药和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
3 猪蓝耳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
如果猪场的猪蓝耳病防控不好,一般会在猪场内部呈暴发式的流行。做好猪蓝耳病的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要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让员工充分认识到猪蓝耳病的危害。现在猪场都是封闭式管理,要按照规定做好母猪批次化管理工作,使生产有节律,批次间比较明晰,员工之间不交叉;要做好猪群的饲料饲喂,不要喂的太饱或者太饿,做好背膘测定;使猪群的身体机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保证猪群每日可以摄入到所需的营养,让猪群能够健康成长,避免因饲喂不当造成疾病的波动;及时淘汰病猪。
3.2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猪蓝耳病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苗;猪场免疫哪一种疫苗,要根据猪场的是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单独使用活疫苗或者灭活疫苗,也可以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配合起来使用;疫苗使用效果由免疫后猪群猪蓝耳病是否稳定来判断,妊娠母猪流产率,断奶猪仔成活率等指标可以看出。目前临床效果比较好的免疫方式是活疫苗和灭活苗一起免疫,先免疫活疫苗,3周之后再免疫灭活苗;先免疫活苗,跟胎免疫灭活苗,在怀孕60日龄,75日龄各免疫一头份,提高抗体水平,减少重胎猪的排毒。
3.3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猪蓝耳病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养殖人员要做好猪舍内外的卫生工作,使用适宜浓度的消毒水对猪舍和猪群定期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载量,1﹕50戊二醛和1﹕100过氧乙酸均对猪蓝耳病毒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对母猪进行批次化管理,批次间不交叉,猪群全进全出;最好能够自繁自养后备母猪,对猪群做到闭群管理,减少引种过程中猪蓝耳病引入的机会。
3.4 做好监测工作
通过PCR检测技术,对猪群中的猪蓝耳抗原进行检测,判断猪群是否在排毒,猪蓝耳病原阳性比例高就再次免疫猪蓝耳疫苗和进行药物保健;对于小部分排毒的猪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或者淘汰处理;通过ELISA检测技术,对猪群中的猪蓝耳抗体进行检测,判断猪群疫苗免疫效果;根据检测结果来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对猪群加药保健或者加强免疫疫苗。
3.5 做好后备母猪的驯化
后备母猪的入群会影响到母猪群体的猪蓝耳病波动,做好后备母猪的驯化工作至关重要,对后备母猪免疫猪蓝耳疫苗;与淘汰母猪混群饲养,主动感染母猪群体的猪蓝耳病毒;使用母猪分娩的胎衣,胎盘和粪便进行返饲驯化等,可以有效地提升后备母猪的驯化效果;后备母猪在入群前就驯化完成入群后母猪群体猪蓝耳病疫情就比较稳定,不会对生产造成大的波动,影响各项生产指标。
3.6 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工作
猪蓝耳病是免疫缺陷病,会继发其他疾病的发生;所以减少猪蓝耳病的损害,就要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工作,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疫苗免疫,按照保健程序做好药物的添加,控制其他疾病的发生,比如猪圆环病毒病,猪瘟,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其他疾病控制好了,即使猪蓝耳病有波动,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容易控制下来。
3.7 做好员工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猪场的生产稳定的基础在人,猪是靠人去养的;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影响着猪的饲养水平,要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充分认识到猪蓝耳病的特征和防控治疗手段,在生产中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持猪蓝耳病的稳定;面对猪蓝耳病波动时,也有知识储备去解决这些问题,举一反三,总结经验,猪才能越养越好。
4 小结
猪场的猪蓝耳病稳定,才能稳定生产,要充分认识到猪蓝耳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诊断措施和预防治疗方法,做好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做好母猪的批次化管理,猪群全进全出;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和消毒工作;要科学养猪,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对猪蓝耳病的抗原和抗体进行检测,确保猪群不排毒,确保疫苗免疫效果好。要做好后备母猪的驯化工作,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猪群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抗应激能力强,不会因为猪蓝耳的波动而出现大问题。
猪蓝耳病的诊断技术和预防技术不断在进步,猪场要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来做好猪场的猪蓝耳病防控,这样猪场才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