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畜牧网 > 生猪
母猪品种、胎次、季节、输精技术等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产生的影响
来源:猪业科学 时间:2025-4-1 8:53:36 浏览:3033次

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最早源于欧洲二十世纪工业批次化管理,在工业生产上应用较为广泛,随后由于牧场员工休假需要,渐渐与畜牧生产相结合,被欧洲各大猪场使用。与我国传统连续式生产相比,批次化生产可降低猪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不必随时对可能出现发情症状母猪进行配种工作以及对妊娠母猪进行分娩助产工作。批次化生产管理下,猪场的不同工作交错分明,条理更为有序,管理更加方便,且可实现全进全出生产,避免疾病在猪场内的水平传播。自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为避免连续式生产导致的生产过程中人员流动和猪只流动引起的猪瘟传染,我国大部分猪场的管理模式迅速从连续式生产转变为批次化生产,以求降低猪瘟感染几率。母猪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是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受到诸多的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综述了母猪品种、胎次、季节、输精技术和激素药物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产生的影响,以期为母猪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不同品种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影响


品种决定了母猪繁殖性能的遗传稳定性,是决定母猪繁殖性能的根本因素,因此在母猪的批次化生产管理中,品种的差异性决定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产仔性能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遗传性能稳定、繁殖性能优良的品种,具有相对固定的繁殖周期,这极大地方便了对母猪的批次化生产管理。品种优良的母猪,具有固定的性成熟年龄和体重、稳定的发情周期、固定的适宜配种时间、明确的怀孕期和哺乳期、清晰的产后发情表现、稳定的窝产仔数、优良的泌乳及哺乳性能和相对较长的利用年限。这些优良的繁殖品质,能够给母猪的配种、分娩、断奶等批次化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生产工作间隔分明且有规律,有利于猪场均衡、有序、满负荷生产,使母猪批次化管理更加高效、可控。


不同品种的母猪具有不同的发情周期和发情表现。有的品种可能更容易通过激素处理实现同期发情,而有的品种则可能需要更长的调整时间。因此,在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时,需要考虑品种的生理特性,制定相应的发情鉴定和激素处理方案。不同品种的母猪在分娩和哺乳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某些品种的母猪可能具有更强的母性,能够更好地照顾仔猪;而有的品种则可能需要更多的人工辅助。这些差异会影响批次化生产管理的效果,特别是同期分娩和仔猪寄养等环节的实施。不同品种的母猪在产仔数和存活率方面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品种的母猪具有较高的产仔数和较强的仔猪存活能力,这有利于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实施和效益的提升。不同品种的母猪在繁殖周期和利用率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一些品种的母猪具有更短的繁殖周期和更高的利用率,这有利于批次化生产管理的持续和稳定。另外,不同品种的母猪对疾病的易感性可能不同。一些品种可能更容易受到某些疾病的感染,这会影响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实施和猪场的整体健康水平,同时不同品种的母猪在免疫合格率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影响批次化生产管理对疾病防控的效果。因此,在实施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时,针对不同品种的母猪,应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发情鉴定、激素处理、配种、分娩、哺乳等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以确保批次化生产管理的顺利实施。



2 不同胎次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影响


在猪场生产管理中,胎次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健康状况以及批次化生产管理都有重要影响。初产母猪通常在第一次分娩时面临更多的挑战,包括产道适应、哺乳技能等,同时初产母猪可能首次面临一些健康问题,包括产道感染、乳腺炎等。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可能积累更多的健康问题,如生殖系统疾病、代谢问题等。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可能不如经产母猪稳定。在转移和生产过程中,初产母猪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而经产母猪适应性更强,这可能对批次化生产的环境管理产生影响。


随着胎次增加,母猪繁殖性能通常会变得更加稳定和高效。经产母猪的产仔数、断奶仔猪数和断奶至配种间隔等指标往往优于初产母猪。在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中,对初产母猪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协助其适应初次生产带来的变化。经产母猪更容易适应批次化生产,因为它们更加习惯特定的管理模式和环境。胎次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到批次化生产的管理和效率。因此,猪场管理者需要根据母猪的胎次来调整管理策略,以最大化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二元母猪的第1胎产仔性能最低,第3~7胎较为稳定,第9胎性能下降;长白猪在第5~7胎时产仔数最高;丹系大白第2胎和8胎的窝产总仔数和健仔数显著低于其他胎次。可见,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与排卵数量具有强相关性,母猪在第1胎时排卵数量最少,且随着胎次增加而逐渐增多,随后排卵数量逐渐减少。


因此,在实施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时,应充分考虑胎次对于管理的影响。即将初产母猪安排在较为稳定的批次中,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包括提供优质饲料、加强疾病防控等,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减少因繁殖性能不稳定而带来的管理风险。经产母猪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在不同的批次中,充分利用其稳定的生产性能,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和减少人工干预等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



3 不同季节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影响


在不同季节里,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也不同,如夏季高温、初秋光照减弱、冬季寒冷等。夏季的高温和高湿可能导致母猪热应激,影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进一步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繁殖障碍‌。冬季温度过低导致养殖场内部环境的不稳定,导致母猪生理活动受限,影响其发情、配种及哺乳性能,同时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在这些季节,母猪可能出现发情周期异常、配种失败率增加以及窝产仔数下降等问题,会给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另外,夏季的高温对公猪精子的活性和数量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进一步影响了母猪的繁殖性能。


夏季和初秋季节可能会降低平均受胎率、妊娠率、分娩率,增加流产率和母猪返情率。季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与高温相关,这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在夏季和初秋一定要加强管理,将工作细分化,保障养殖场内的温度和湿度稳定,避免突然出现高温。光照时间缩短和环境温度较高这两个因素都能造成猪群出现季节性繁殖障碍。母猪在夏季和早秋发情期的排卵时间和激素对妊娠维持的作用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减弱,此时母猪的卵子质量较差,可能导致受孕率降低。这一时期在进行母猪繁殖工作时,应该检查更细致,在配种后进行严格的查情和孕检,减少早期妊娠失败的情况‌。在容易出现母猪繁殖性能障碍的季节,要调整饲粮结构,均衡营养,根据母猪不同的生产阶段和生理情况饲喂不同营养结构的日粮。养殖场在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并特别关注季节性繁殖障碍对分娩率可能产生的影响。



4 不同输精技术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影响


定时输精技术是现代猪场实现母猪批次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全进全出”和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基础。目前猪场主要使用的输精技术有两种,分别是简式定时输精技术与精准定时输精技术。两种输精技术相比较下,简式定时输精技术运用的外源激素较少,大多数情况下,简式定时输精技术主要通过使用烯丙孕素和对经产母猪进行同期断奶的方式使母猪同期发情、排卵。该方式使用的激素药物种类较精准定时输精技术更少,但在使用该技术时,必须由猪场工作人员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因此,该技术对猪场的工作人员技术经验要求较高,但由于不需要使用其他多种外源激素对母猪进行处理,在给药操作方面上反而更加轻松,猪场使用药物的成本更低。对于一些发情表现不明显的猪品种,该方式对猪场的工作人员要求更高,容易发生发情鉴定出现遗漏的情况,未观察到母猪出现发情症状。


与简式定时输精技术相比,精准定时输精技术对外源激素药品使用种类与使用量更多,且不需要猪场工作人员进行母猪的发情鉴定。其主要依靠促性腺激素来调控母猪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不需要对其进行发情鉴定,无论母猪是否出现发情症状,都要进行定时输精。精准定时输精更依赖激素注射剂量及其时间,对猪场工作员工要求较高,其能减少同批次母猪配种间隔,提高批次整齐度。使用精准定时输精技术时,工作强度会有所提高,现阶段养殖场中实现存在一定难度。这两种输精技术各具特点,总体来说均可提高母猪的利用效率,增加猪场生产效益,是现代化规模养殖生产中必备的高效养殖方法。



5 不同激素药物对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影响


在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中,常用的激素包括烯丙孕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前列腺素等。其中,烯丙孕素是最常用的激素之一,常用于控制母猪的同期发情,使其卵巢发育统一维持在黄体末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使用频率和剂量有所不同。卵泡主要由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直接调控其生长发育,然而FSH在动物体内的半衰期较短,需要多次注射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较少使用。目前,国内主要使用孕马血清素对卵泡的生长发育进行调控,其半衰期较长,能刺激有腔卵泡向成熟状态发育,并可诱导卵泡LH受体形成。此外,还可使用卵巢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激活素、抑制素和卵泡抑素对卵泡的生长发育进行间调控。


在母猪排卵阶段,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发挥LH作用,能够促进卵泡成熟、排卵。其作用时间较LH更长,无需频繁给药,但其主要来源于孕妇尿液,限制其不能大规模使用。此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类似物能够刺激LH和FSH的合成与分泌,间接促进卵泡成熟和排卵。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类似药物,如戈那瑞林、曲普瑞林、布舍瑞林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调控母猪同期排卵。



6 结论


综上所述,品种、胎次、季节变化、输精技术和激素药物等都会对猪场生产效益产生不同影响。现代化猪场进行批次化管理生产时,要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在品种的选择、不同胎次母猪的管理等方面提前有所规划,如此才能提高猪场养殖效益,实现养殖场的降本增效。


 
相关信息  
8家猪企狂赚250亿元!牧原股份179亿元,德康农牧41亿元,ST天邦14.6亿元并同步申请“摘帽” [2025-4-2]
国家统计局:2025年2月上旬生猪价格环比下跌3.8% [2025-2-17]
相比PSY,规模猪场更应关注MSY,为何这样说? [2025-4-2]
发病率很高!育肥猪发生猪痢疾,该怎么办? [2025-4-2]
2025年一季度猪市解析——猪价7元关口是周期底部,还是新一轮下跌的起点? [2025-4-2]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河北畜牧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畜牧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311-85282353;电子邮箱:trjg123@163.com。

更多>>

信息速递

关于召开“第六届2025河北省…

[详细]
2025年河北省鸽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
10月相约济南!关于举办第40届(2025)…
首轮邀请 | 2025第三届中国本土猪暨…
解锁新机 相邀共鉴||第六届2025河北…
更多>>

政策发布

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 审…

[详细]
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2025年“绿剑护粮…
国务院发布新政,养殖业要将面临重大…
奶业风口来了,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联…
湖北八部委联合出台“牛十条” 力促…
关于我们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北畜牧网 电子邮件:trjg123@163.com 冀ICP备18009867号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裕华东路106-1号金领大厦2-1-1613 电话:0311-8528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