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圆环病毒病概述
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动物病毒。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人们在病猪及一些无明显临床症状猪体内检测到了一种新型猪小环装样病毒。该病毒与已知的由PK-15细胞培养污染而分离的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缩写:PCV)不同。
PCV分为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和猪圆环病毒4型(PCV4)型等,基因组1.7 kb,是目前发现最小的脊椎动物DNA病毒。PCV1目前为止尚未证明致病性。PCV2&3存在于多个组织,有致病性。PCV4的致病性尚未可知。
PCV1作为载体,表达PCV2 Cap蛋白,制备活(或灭活)疫苗,关于其是否致病,实验室感染,在流产胎儿肺脏中发现PCV1信号。依据ORF2,可将PCV2分为9个基因亚型(PCV2a、PCV2b、PCV2c、PCV2d、PCV2e、PCV2f、PCV2g、PCV2h和PCV2i)。2000年和2012年,全球范围内PCV2优势基因亚型发生了两次转换。PCV3的分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基于全基因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型,另一种则是根据Cap的氨基酸的24和27aa位点(A24V和R27K)的变化进行分型,将PCV3分为PCV3a、PCV3b和PCV3c共三个基因亚型,是一种相对经济且简便的方法。PCV4于2019年在我国湖南省表现有严重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的猪只中首次发现。
2 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现状及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当前,我国猪病流行现状是新的病原不断出现、老的疾病出现变异、多重感染混合感染。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现状是全球猪圆环病毒病频发,感染率高,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2型、3型感染率逐年增高,特别是PCV3型。临床混合感染非常普遍,如PCV2不同亚型感染(2a、2b和2d)、PCV2与PCV3、PCV2&3与病毒或细菌。PCV2为致病性病毒,它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主要病原。该病最早发现于加拿大,很快在欧美及亚洲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发生和流行,除PMWS外,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亦与PCV2感染有重要关联。PCV2及其相关的猪病,死亡率10%~30%不等,较严重的猪场在暴发该病时死淘率高达40%,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已被世界各国的兽医与养猪业者公认为是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之后新发现的引起猪免疫障碍的重要传染病。PCV3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母猪繁殖障碍、神经系统和生长发育不良。卵巢病理变化显示,PCV2感染和PCV3感染都会引起卵巢充血,不规则卵泡;PCV2+PCV3感染会会引起卵巢充血,不规则卵泡,卵泡数量减少。
3 近年我国南方地区PCV2&3感染情况分析
2020-2023年仔猪去势液样品、PCV2阳性和PCV3阳性数量见表1。
3.1 PCV2基因亚型分析
PCV2基因亚型进行分析表明南方区现同时流行PCV2a和PCV2d亚型,优势基因亚型为PCV2d。
全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较高为94.3%~100%,对应的Rep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99.4%~100%,Cap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较低,为85.8%~100%,证明相较于ORF1,PCV2的ORF2基因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
PCV2氨基酸序列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CV2a测序株在特异性结构域(aa190-191/206/210),存在T206K的突变,在构象表位区(aa47-85)存在T47A、C51R和I76L的突变。
3.2 PCV3基因亚型分析
PCV3基因亚型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猪场存在PCV3a、PCV3b和PCV3c,其中PCV3a为优势基因亚型。
PCV3氨基酸序列对比分析显示,与参考毒株对比,该研究PCV3测序株Cap中存在11个氨基酸突变。
3.3 PCV2 和PCV3抗体分析
2022—2023年,对PCV2抗体阳性率分析试验中,2022年,样品数为1 224,阳性数为1 178,阳性率为96.24%;2023年,样品数为1 338,阳性数为1 225,阳性率为91.55%。见表2。
不同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试验中,母猪群样品数是532,阳性数为517;哺乳仔猪群样品数是264,阳性数为255;保育群样品数是1 397,阳性数为1 266;育肥群样品数是369,阳性数为365。结果显示,不同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育肥群(98.92%)、母猪群(97.18%)、哺乳仔猪(96.59%)和保育猪群(90.62%),整体阳性率达93.79%。见表3。
3.4 PCV3抗体检测
PCV3抗体检测中,对2023年PCV3抗体1 359份血清OD450值进行统计分析,设置OD450值>2.4、2~2.4、1.6~2、1.2~1.6、0.8~1.2、0.4~0.8、<0.4几个区间。以OD450值>0.4,判为阳性,PCV3抗体阳性率可达88.52%。见表4。
4 猪圆环病毒病新型疫苗研究
1)发表于1999年文章显示,嵌合重组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样颗粒可作为携带外源表位的抗原载体,首次证实PCV2 VLPs N端NLS位置可以携带外源基因,且不影响其本身VLPs的组装;2)发表于2015年文章显示,共表达GM-CSF和PCV2b Cap蛋白的新型亚单位疫苗可增强仔猪对猪圆环病毒2型的保护性免疫;3)武汉科前生物采用杆状病毒表达技术表达圆环病毒2型流行基因型的Cap蛋白,表达的CAP蛋白形成病毒样颗粒(VLps),保证抗原的免疫原性;运用免疫蛋白质组学与反向疫苗学技术筛选出HPS最佳免疫原性的外膜蛋白,成分明确,无其他无效抗原,节省免疫资源,抗原在15种血清中均高度保守,在此基础上开展圆环-副猪二联亚单位疫苗研发;4)通过病毒分离、Cap蛋白表达与生产工艺和小鼠实验进行PCV2和PCV3二联亚单位疫苗研究。
5 猪圆环病毒病防控措施
PCV2不同基因亚型Cap蛋白之间差异大,如何进行疫苗选择?PCV3基因组2 000 bp,PCV2基因组1 767/1 768 bp,两者Cap基因同源性39%~41%,属于不同的蛋白。PCV2与PCV3之间无交叉保护。不同PCV2基因型的Cap蛋白氨基酸均有10~15氨基酸差异,4.29%~6.43%的差异;其中PCV2b与PCV2d代表性毒株有10个氨基酸差异,4.29%差异;不同基因型PCV2之间存在着抗原差异。
临床上不同类型PCVs混合感染严重,需要控制细菌感染。临床混合感染非常普遍,PCV2不同亚型感染(2a、2b和2d)、PCV2与PCV3。临床上常与PRRSV、Mhp、SS等混合感染。
猪圆环病毒感染可降低相关活疫苗的免疫效果。PCV2感染降低了蓝耳活病毒疫苗的功效,PCV2感染降低猪瘟疫苗的功效,PCV2感染影响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再次免疫应答。猪蓝耳病病毒、支原体感染后,促进猪圆环病毒在体内的增殖和分布。
猪圆环病毒病控制主要措施是针对性地进行疫苗免疫。方案一 :母猪免疫策略(建议使用高效价、高纯度的全病毒灭活疫苗,阻止或减少垂直传播或水平感染);首次2 针强化免疫,然后产前 1 个月跟胎免疫 ;产房小猪不免疫;仔猪 5~6 周龄免疫 1 次。
6 结语
当前,我国猪圆环病毒病仍呈现较为广泛的流行状态,本文从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现状、猪圆环病毒新型疫苗研究、猪圆环病毒病防控措施等方面展开内容,以期为我国我国猪圆环病毒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