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荷兰传来一则令人关注的消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播规模发出“前所未有”的警告之后,荷兰政府于3月19日通报,荷兰东部海尔德兰省皮滕市(Putten)的农场再度暴发禽流感疫情。为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当局迅速采取行动,扑杀约2.7万只家禽。
根据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当日发布的公告,此次涉事农场周边情况备受关注。公告显示,涉事农场方圆1公里以内无其他农场;方圆3公里以内另有12家农场,目前正接受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的筛查;方圆10公里以内另有62家农场,即日起被严格限制,不得对外运送家禽、禽蛋、饲料以及家禽粪便、垃圾等,以防疫情进一步扩散。
荷兰作为欧洲禽类产品出口大国,在全球禽类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荷兰约有2000多家禽蛋农场,每年鸡蛋净出口达60多亿枚。然而,自2021年至2023年,禽流感疫情一直困扰着荷兰,上百家农场暴发禽流感疫情,当局不得不扑杀逾700万只家禽,给荷兰的禽类养殖业带来沉重打击。2024年上半年,禽流感疫情一度在荷兰有所缓解,人们以为危机已经过去,可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荷兰东部、北部以及与德国、比利时接壤地区已有数家农场再次暴发禽流感疫情,种种迹象显示禽流感疫情或许又将在荷兰农场蔓延开来。
荷兰禽流感疫情回顾
回溯至2021年,禽流感的阴霾便开始笼罩荷兰的禽类养殖业。在随后的三年里,上百家农场陆续暴发禽流感疫情,整个荷兰禽类养殖行业仿佛陷入一场无休止的困境。当局为控制疫情,采取扑杀措施,逾700万只家禽因此丧生。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养殖户多年心血付诸东流,他们的辛勤劳作和投入在疫情冲击下化为泡影。许多养殖户不仅面临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还承受着心理上的沉重压力,一些小型养殖户甚至濒临破产。
2024年上半年,禽流感疫情在荷兰一度得到控制,养殖户们开始逐步恢复生产,期望弥补之前的损失。然而,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疫情再次来袭,荷兰东部、北部以及与德国、比利时接壤地区的数家农场再度暴发禽流感疫情。11月18日,荷兰东部海尔德兰省皮滕市一处农场暴发禽流感疫情,约2.3万只家禽被扑杀;12月8日,荷兰北部弗里斯兰省一处农场也暴发疫情,逾6.3万只家禽被扑杀。短短半个多月,境内及边境接壤地区已有多家农场暴发禽流感疫情,这使得荷兰的禽类养殖业再次陷入危机。
此次疫情的应对措施
面对来势汹汹的禽流感疫情,荷兰政府迅速采取一系列全面且有力的应对举措。疫情发生后,荷兰政府首先对涉事农场的约2.7万只家禽进行扑杀,从源头上切断病毒传播途径。这一果断行动虽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但对控制疫情蔓延至关重要。
除扑杀家禽外,荷兰政府还对涉事农场周边不同范围的农场进行细致排查和严格管控。对涉事农场方圆3公里以内的12家农场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风险;对方圆10公里以内的62家农场,限制其对外运送家禽、禽蛋、饲料以及家禽粪便、垃圾等,防止疫情通过运输渠道扩散至其他地区。这些严格管控措施有效缩小了疫情传播范围,为疫情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
为进一步防止禽流感病毒传播,荷兰现已恢复家禽圈养隔离禁令,规定家禽必须圈养,养鸟爱好者饲养的鸟类等也必须隔离。这一措施可减少家禽与野生鸟类接触,降低感染禽流感病毒风险。圈养隔离禁令的实施,虽会给家禽养殖业带来一定不便,但从长远看,对保护家禽健康和整个行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月10日,荷兰政府宣布,在家禽试验取得成功后,荷兰正式启动禽流感疫苗试点接种,试点时间将持续至2027年初。疫苗试点接种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先选取一家农场接种禽流感疫苗,然后再扩大到更多农场。试点接种期间,这些农场出品的禽蛋将仅在荷兰境内销售,既保证荷兰禽蛋出口不受影响,又能监测市场对禽流感疫苗的反应。通过试点接种,荷兰政府希望推动对家禽大规模接种禽流感疫苗,帮助农户更好防范禽流感疫情,提高国际市场对禽流感疫苗的接受度。这一举措为荷兰应对禽流感疫情提供新的有力手段,也为全球禽流感防控提供宝贵经验。
全球禽流感的现状及危害
荷兰的禽流感疫情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禽流感大流行的一个体现。当前,全球禽流感形势极为严峻,尤其是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规模堪称“前所未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3月17日发出警告,这场疫情已致使全球数亿只禽类死亡或被扑杀,疫情范围从欧亚大陆蔓延至美洲、非洲的47个国家,甚至在南极科考站都检测到病毒踪迹。
这种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对各国粮食安全和食品供应造成严重影响。首先,禽类产业是许多国家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禽流感疫情导致大量家禽死亡或被扑杀,直接减少禽肉和禽蛋产量,造成市场供应短缺。在疫情严重地区,鸡蛋价格同比上涨60%以上,鸡肉价格也出现大幅波动,这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意味着生活成本增加;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加剧贫困地区的营养危机。
其次,禽流感疫情还对农村就业和收入产生负面影响。禽类养殖涉及众多从业人员,包括养殖户、饲料供应商、运输工人等。疫情爆发使得许多养殖场倒闭,相关从业人员失去工作,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更为严重的是,禽流感病毒还出现向哺乳动物传播的趋势,这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美国华盛顿州谢尔顿市一动物保护区有20只猫科动物因感染禽流感死亡,包括老虎、美洲狮等珍稀动物;在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八只臭鼬被检测出H5N1禽流感阳性。这些案例表明,禽流感病毒的传播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其潜在危害也越来越大。若病毒进一步变异,获得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荷兰和美国外,全球还有许多国家都受到禽流感疫情影响。2月16日,俄罗斯远东萨哈林州的家禽养殖业遭受重创,发生1起家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致使10.1万只家禽感染死亡,另有18.7万只被扑杀;2月24日,阿根廷研究人员首次在南极大陆确认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存在,这对南极地区数量庞大的企鹅种群构成严重威胁;澳大利亚在5月22日确认一名从境外返回的儿童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这是该国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同时,墨尔本西部一养鸡场检测出H7型禽流感病毒,数十万只鸡被实施安乐死并隔离;6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一名感染H5N2型禽流感病毒的墨西哥男子4月下旬死亡,这是全球已知首例人类感染H5N2型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这些国家的疫情案例充分说明禽流感疫情的全球性和严重性,它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对荷兰及全球禽类产业的影响
荷兰作为欧洲禽类产品出口大国,禽流感疫情的反复暴发对其禽类产业造成沉重打击,经济损失巨大。众多禽蛋农场陷入困境,许多养殖户面临破产风险。据统计,从2021年至2023年,荷兰上百家农场暴发禽流感疫情,当局扑杀逾700万只家禽,这不仅直接导致禽肉和禽蛋产量大幅减少,还使得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大幅增加,包括扑杀费用、消毒费用、防疫措施费用等。此次疫情再次暴发,无疑让荷兰的禽类产业雪上加霜,约2.7万只家禽被扑杀,涉事农场周边的农场也受到严格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受到极大限制。
荷兰的禽流感疫情对全球禽类产品市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首先,疫情导致全球禽类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由于荷兰是重要的禽类产品出口国,其产量减少使得全球市场上禽肉和禽蛋供应减少,供不应求局面推动价格上涨。以鸡蛋为例,在疫情严重时期,国际市场上鸡蛋价格同比上涨60%以上,这对于依赖进口鸡蛋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其次,禽流感疫情还改变了全球禽类产品的贸易格局。为防止疫情传入,许多国家纷纷加强对荷兰禽类产品的进口限制,提高检疫标准,甚至直接禁止进口荷兰的禽类产品。这使得荷兰的禽类产品出口面临巨大阻碍,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而其他禽类产品出口国则趁机扩大市场份额,填补荷兰留下的市场空白,全球禽类产品的贸易格局因此发生变化。一些原本从荷兰进口禽类产品的国家开始转向其他国家进口,如法国、德国等,这也促使这些国家加大禽类养殖和生产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禽流感疫情还对全球禽类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产生连锁反应。饲料供应商面临订单减少困境,因为家禽数量减少导致对饲料需求下降;运输企业的业务也受到影响,由于禽类产品运输受到限制,运输量大幅减少;而食品加工企业则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价格。
结尾:关注与思考
禽流感疫情的发展不仅关乎荷兰,更关乎全球。它为我们敲响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全球协作防控的重要性。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同时,我们也需思考如何从源头防控禽流感,加强对禽类养殖、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提高生物安全意识,推广科学养殖模式。此外,加大对禽流感疫苗研发和推广的投入,提高禽类和人类的免疫力,亦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全球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控禽流感疫情,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让我们持续关注禽流感疫情的发展,为全球的健康与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